近年來,生蜜(raw honey)等未經加工的蜂蜜產品因其宣稱的健康益處而備受追捧,許多消費者認為生蜜更天然和有益。然而,科學研究顯示,這些產品雖有潛在好處,卻也有特定的健康風險。本文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、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(CDC)和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等機構的指南,幫助讀者了解這些風險。
蜂蜜可能含有天然毒素
蜜蜂的活動範圍可達蜂巢五公里外,它們會從各種各樣的植物採集花蜜,其中可能包含有毒植物。例如杜鵑花科的灰色梫木(Rhododendron spp.),導致蜂蜜中積聚灰色梫木毒素(grayanotoxin)。這種毒素是造成「狂蜜病中毒」(mad honey poisoning)的元兇,尤其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盛行時,風險更高。[1][2]
中毒症狀因毒素濃度和個人體質而異,通常從輕微的噁心、嘔吐開始,嚴重時可引發低血壓、心律不整、休克,甚至致命。值得慶幸的是,大型蜂蜜生產商常將多種蜜源混合加工,從而稀釋毒素濃度。然而,小規模蜂農或野生採蜜產出的生蜜往往未經此步驟,潛在危害較大。
生蜜可能殘留致敏物
蜂蜜透過濾過和加熱加工,會去除蜂蜜內大部分微小顆粒和花粉。然而,生蜜沒有經過這些加工步驟,會含有花粉顆粒。雖然花粉含量通常微乎其微,但對敏感者而言,這可能引發過敏反應。醫學文獻記錄了多宗案例:輕者僅出現口腔黏膜痕癢或輕微皮疹,嚴重者則可能發展為過敏性休克、呼吸困難。
特別需警惕的是,對花粉過敏或患有嚴重季節性過敏症(如花粉熱,allergic rhinitis)的人士,食用生蜜的風險將顯著增加。專家建議,此類人士應優先選擇經加工的蜂蜜,以避免不必要的暴露。
一歲以下嬰兒絕對避免進食任何蜂蜜:肉毒桿菌孢子的威脅
任何蜂蜜(包括生蜜)均不適合嬰兒食用。
許多人誤以為蜂蜜具有天然抗菌作用,因此「無菌」。事實上,蜂蜜可能攜帶肉毒桿菌(Clostridium botulinum)的孢子,這種細菌在嬰兒未成熟的腸道環境中易發芽繁殖,導致腸道性肉毒中毒(infant botulism)。此症主要影響一歲以下嬰兒,早期的警示徵象包括便秘、嗜睡、餵食困難、肌肉無力及哭聲微弱。若未及時診斷,需住院接受治療,及後遺症可能持續數月。
CDC 和 WHO 明確指南禁止1歲以下嬰兒攝入蜂蜜;美國每年約100例相關病例,多與蜂蜜直接連結。研究顯示,孢子濃度雖低(每公斤數十至數百個),但足以在嬰兒腸道引發問題。
給市民的建議:安全享用蜂蜜的智慧之道
為降低風險,以下建議基於科學證據,適用於所有消費者:
- 選擇可靠來源:優先從認證養蜂場或信譽良好的供應商購買蜂蜜,避免不明來源的野生產品。
- 過敏者謹慎:若有花粉過敏或嚴重季節性過敏史,請避免生蜜,改選經巴氏消毒的加工蜂蜜。
- 感官篩檢:含灰色梫木毒素的蜂蜜常有喉嚨燒灼感、苦澀味或異常黏稠;若察覺異樣,立即丟棄勿食。
- 旅行警示:海外特定地區如土耳其黑海沿岸、北美洲(尤其是阿拉斯加杜鵑花區)、韓國、日本、尼泊爾及新西蘭,均曾發生多宗蜂蜜相關中毒事件。外遊時,選購當地產品需加倍小心,並查閱WHO旅行健康建議。[1]
- 嬰兒禁忌:嚴禁給一歲以下嬰兒餵食任何蜂蜜,包括塗抹在奶嘴上。改用其他天然甜味劑如水果泥。
總之,蜂蜜的健康益處應以安全為前提。透過了解進食蜂蜜的風險,讓蜂蜜成為滋養,而非隱患。若您有特定的健康疑慮,建議諮詢醫生。
Reference:
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(NIH):一篇發表於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》的研究(2010年)詳細描述了灰色梫木毒素引起的蜂蜜中毒案例,特別提到土耳其黑海地區的流行病學數據。
連結:PubMed - Grayanotoxin poisoning: 'mad honey disease' and beyond
EFSA:歐洲食品安全局在其報告中提到,某些植物來源的蜂蜜可能含有天然毒素,需謹慎食用(EFSA Journal, 2018)。
連結:EFSA Journal - Risks for human health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in honey
連結:EFSA Journal - Risks for human health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grayanotoxins in certain honey)
- 植物來源的天然毒素可能影響蜂蜜安全。
連結:Natural plant toxins in honey: An ignored threat to human health
2. 生蜜可能殘留致敏物
- 美國過敏、哮喘和免疫學會(AAAAI):其指南提到,蜂蜜中的花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,特別是對花粉過敏者(AAAAI, 2023)。
連結:AAAAI - Local Honey Myths and Allergy Treatment - 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》:生蜜引發的過敏案例
連結:JACI - Food allergy to honey: Pollen or bee products?;
連結:PMC - Anaphylaxis caused by honey: a case report) - 過敏性疾病資料庫提到食物中的花粉殘留可能引發反應。
連結:CDC - Food Allergies
(註:廣義過敏指南,包含食物殘留物風險)
3. 一歲以下嬰兒絕對避免進食任何蜂蜜:肉毒桿菌孢子的威脅
- CDC:CDC明確指出,蜂蜜是嬰兒肉毒中毒的主要風險來源之一,建議一歲以下嬰兒絕對避免食用蜂蜜(CDC, Infant Botulism, 2023)。
連結:CDC - Infant Botulism - WHO:WHO食品安全指南提到,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,對嬰兒構成風險(WHO, Food Safety for Infants, 2020)。
連結:WHO - Travel and health: Food safety considerations
(註:廣義食品安全指南,包含嬰兒風險;相關討論見 ANSES - Honey should not be fed to infants under one year of age) - 美國小兒科學會(AAP):AAP指南同樣禁止一歲以下嬰兒食用蜂蜜。
連結:AAP News - Remind families: honey can cause infant botulism;
連結:UF/IFAS Extension - Infant Botulism and Honey)
4. 給市民的建議:安全享用蜂蜜的智慧之道
- EFSA:建議消費者選擇經過質量控制的蜂蜜(EFSA Journal, 2018)。
連結:EFSA - Honey related health claims
連結:(註:廣義質量控制;相關:EFSA - Mod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maximum residue level for boscalid in honey) - WHO:旅行健康指南提到特定地區的食品安全風險(WHO, 2023)。
連結:WHO - Travel advice: Food and water safety - CDC和AAP:重申嬰兒禁食蜂蜜的建議。
(已於上節提供連結:
CDC Infant Botulism;
AAP Remind families: honey can cause infant botulism)